中华民族复兴社
一战后,苏日两国趁英法被削弱、美国奉行孤立主义,实行瓜分满蒙、蚕食中国的政策。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接连发生之后,民族主义在青年学生中加速传播,中国国民党为了组织和引导青年,决定成立复兴社。
复兴社1932年3月1日成立于中国南京,社长为蒋中正亲自担任,下设干事会和监察委员会。干事会的主要成员有贺衷寒、桂永清、萧赞育、滕杰、康泽、戴笠、郑介民等十三人,号称“十三太保”。复兴社的外围组织有以黄埔军校学员为主的“革命军人同志会”,以潘佑强为书记,以及以其他学校学员为主的“革命青年同志会”,以康泽为书记。复兴社设有行动组织“别动总队”,由康泽负责。一九三四年又建立了一个外围组织——忠义救国会。
复兴社成立之初,主要活动包括开设由戴笠和郑介民负责的特务培训班、孙常钧负责的宪警训练班、刘健群主持的军委会政训班等,培养嫡系力量。复兴社还以军委会政训处为总机关,通过各部队政训体系实施监军,并通过在各省开设的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,对高中以上的学生进行军训。
1932年,复兴社的核心成员贺衷寒等人又建立内部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,干部均穿蓝衣黄裤,故又名“蓝衣社”。
1933年后,复兴社又设立针对帮会成员的忠勇救国会,以及针对中国文化学会,以扩大影响。复兴社还出版《中国革命》、《前途》等杂志。
复兴社成立后不久,便与CC派发生矛盾,被迫退出文化教育领域,解散中国文化学会。此后,复兴社的活动归并为三个系统:贺衷寒的政训系统、康泽的别动总队,以及戴笠的特务处(后发展成为军统)。
1938年,复兴社宣布解散,其成员大部加入新成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。